AD
首页 > 生活 > 正文

两会强调“金融强风控”,企业如何做好数据、风控管理?

[2021-03-10 11:53:17]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刚刚召开的2021年全国两会上,多次提到了金融和风控。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此外,还强调了

   刚刚召开的2021年全国两会上,多次提到了金融和风控。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此外,还强调了要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上,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表示,“我们也要求不管任何业态的金融业务,都要按照相应的规则规范、法律法规管理,不能有特殊的例外。”“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

  近几年,金融科技已经深入到企业当中,不少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展相关业务。有人戏称,所有互联网公司的终局是“信贷业务”。包括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创新金融产品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多个场景中。金融产品的风险防控已是迫在眉睫。

  两会加码“金融”,控制风险是底线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事实上,对于金融风险的重视,已经早有预兆。2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恢复和处置计划实施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立足于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制度上预先筹划重大风险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因此,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有利于强化金融机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落实机构的主体责任和股东责任,将审慎经营理念贯穿业务全流程,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

  3月5日,国新办举行吹风会。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介绍,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这在世界各国都一样。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一直高度重视。

  目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金融领域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孙国君提出,一是要完善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具体说就是压实金融机构及其股东、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的责任。二是着力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强化公司治理。三是完善债券市场法制,稳妥处置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四是继续化解存量风险,提高预见预判能力,防范增量风险,严密防控外部输入性风险,健全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更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在强化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层面,继2018年开展金融控股公司试点后,2020年政策层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制度正式出台:2020年9月13日,《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国发〔2020〕12号)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0〕第4号)发布,并于2020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仍在不断探索,预计央行也将针对金控公司资本、并表管理、数据报送等监管问题制定更加细化的规章制度。

  可以想见,未来,对企业资本、并表管理、数据报送等监管将更加严格。

  强监管下,集团企业合规成重点

  在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上,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表示,“我们也要求不管任何业态的金融业务,都要按照相应的规则规范、法律法规管理,不能有特殊的例外。”“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

  2020年是被市场称为“金融科技监管元年”,金融业和科技加速融合的过程当中,新业务、新技术大量涌现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安全风险,传统金融监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监管需要,金融监管的方式不断探索。

  在金融体系中,贷款是重要的一环。如运营得当,能扶持企业快速发展。不过,如处理不当,一旦引发风险,将引爆连续暴雷。

  “2020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郭树清表示,银行业保险业风险从快速发散转为逐步收敛,一批重大问题隐患“精准拆弹”,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具体来看,金融杠杆率明显下降,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2017年至2020年,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年均增速分别为8.3%和11.4%,大体只有2009年至2016年间年均增速的一半。金融体系内部空转的同业资产占比大幅度下降。

  “此外,银行业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2017年至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总和。”郭树清说,同时,影子银行得到有序拆解,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惩治,不法金融集团风险逐步化解,一大批非法集资案件得到有序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

  九恒星推出人行金融基础数据报送产品,助力企业完善“数据仓库”

  202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18号)的工作要求,更好反映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决定开展单位贷款基础数据试点采集工作。要求金融机构于6月底前报送2020年3月31日存续的所有存量单位贷款的相关基础数据。

  根据人行要求完善数据仓库校验规则,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补全业务系统缺失内容并调整历史数据,尽可能在业务开展时录全数据,减少补录工作量。补全报文中缺失的名称信息,方便人工核对。按照核对、审批、上报的报送流程(同一业务的基础信息和交易信息合并核对),生成人行要求的数据文件,人工上传到人行客户端完成报送。

  在具体操作中,大量的数据需要补齐、核对、录入,一不小心就容易发生录入错误等问题,而且这项工作繁复,耗时耗力。

  如“存量单位贷款信息”和“单位贷款发生额信息”中都包含了合同的基本信息,如果分开核对,合同的基本信息就会出现多次,核对时非常不方便。

  另外,人行金融基础数据统计要求时间非常急,7月发文,8月发接口规范,并要求9月报送。考虑到大部分财务公司采购和上线系统需要一定时间,提供过渡工具,缓解人行对报送时间的要求。

  为此,九恒星推出了人行金融基础数据报送产品,旨在帮助集团企业良好的办理数据报送业务。

  从功能看,人行金融基础数据报送产品可以按照人行金融基础数据补全业务系统字段,在开展业务时补全人行要求的数据信息;系统默认每日凌晨两点自动采集前一日业务系统数据,通过清洗、过滤、整合形成标准格式的数据内容,并根据报送频率检测到报送内容需要报送时,主动提醒相关业务人员,并在后台提前生成待报送的数据。

  此外,系统在数据核对、数据审批、数据上报方面操作十分简单。比如,系统可以加载已提前计算的报送数据,经过人工核对、调整后提交审批,提交前对数据进行校验。并使用统一工作流管理,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审批流程和权限。提供功能页面下载按照人行要求生成待报送的数据文件,将数据文件提交到人行客户端进行报送。

  人行金融基础数据报送产品可以将同一业务的基础信息和交易信息合并核对,并按照业务维度整理核对内容,方便业务人员使用。

  基本信息中,人行报送数据都是以编码确定唯一,如单位的唯一性,是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确定唯一,通过业务梳理,补充了单位名称、单位编码等业务人员能够理解的信息,方便操作。

  通过九恒星的人行金融基础数据报送产品,不仅能良好的、准确的完成报送,还可以节省业务人员的时间,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查看更多:

热点专题

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