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生活 > 正文

精品推荐:青铜爵杯-----诚寻大收藏家

[2019-05-08 11:31:56]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青铜器的发明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我国商、西周、春秋三个历史时期就属于青铜时代。而中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有一则传说叫“蚩尤作兵”。相传蚩尤

   青铜器的发明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我国商、西周、春秋三个历史时期就属于青铜时代。而中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有一则传说叫“蚩尤作兵”。相传蚩尤统率本部人马进攻黄帝部族,双方“战于涿鹿之野”,交战之初蚩尤军节节胜利,因为他们摇篮有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估计这些兵器就是用铜制成的。后来,黄帝制作了指南车用于战争,才扭转了战局并制服了蚩尤。《子华子》还记载:为庆贺胜利,黄帝不派人去首山采铜矿,然后将铜矿石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作为战争胜利的纪念。

  以我国出土的最古老的青铜器枣马家窑青铜刀而论,中国青铜器制品最早出现的时间决不会晚于距今四千年以前,即夏朝建立这前就已经出现了铸铜。马家窑文化遗址位于甘肃东乡,出土的青铜刀是彩单范铸造的,而在河南登村王城岗、淮阳平粮台和郾城郝家台龙山古城遗址中,发现了铸造器物时留下的青铜渣。以上发现足以说明:中国青铜器最早产生的时间当在距今四千多年以前。

  青铜器作为中国最古老、最正统的文物,有着特殊尊严。青铜器本是商周宗庙之器,其造型在后世历代一直被作为祭器的原型,同时被广泛应用到其它工艺领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人的造型感。对于中国人来说,青铜器是美的主流。历代帝王都对青铜器进行收藏,因此,青铜器堪称中国传统文物中最典型、最正统的代表,作为指标,它具备最恰当的鉴赏要素。

  

图片1.png

 

  

图片2.png

 

  (青铜爵杯不同角度实物拍摄)

  该青铜爵杯,高22cm 宽19cm 昂流,下方饰蕉叶纹,长尖尾,双柱,表面满饰雷纹。爵杯颈部饰一周蕉叶纹,内填充重环纹和变形纹,下方为一周雷纹;深腹,圜底,单鋬,三棱锥形尖足,腹部饰四条齿状扉棱,腹部以雷纹为地,浅浮雕数条夔龙纹,其柱形角高耸,身躯修长,兽目高凸。整体造型规整,风格朴雅。爵是目前所知出现最早的酒器,有温酒器、饮酒器之说,未有定论。《说文解字·鬯部》:“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像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青铜爵首见于二里头文化,商代中期后,爵的形制发展臻于成熟。爵也与其它器物组合出现,《礼仪·特牲馈食礼》:“二爵二觚四觯一角一散(斝)。”夏代爵胎体轻薄,制作粗糙;椭圆形器身,流长而狭,短尾,流口间多不设柱,平底,一般没有铭文和花纹,偶见有连珠纹者。商早期的爵流与口之间开始出现短柱,下腹部中空;有的透镂有圆孔。商中期后,爵演变为圆身,圜底,流口增高,多设一柱或二柱,柱身加长并向后移,三足粗实且棱角分明,器身加厚。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爵体厚重,制作精美;爵身饰有饕餮、云雷、蕉叶等精美的纹饰,上端和柱上也饰有动物形象有少数无柱而带盖的爵,盖铸成兽首形。西周前期还有一种器表铸有扉棱的爵,往往以云雷纹作地,饰有两层或三层花纹,纹饰繁而精美。西周后期,爵逐渐消失。蕉叶纹是商周青铜器上一种常见的纹饰,为三角纹的变形纹饰,出现于商代中期,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至战国时期仍然可见。有正立形和倒立形两种。正立形流行于晚商时期,多装饰在器物(如觚、爵、斝、尊等)颈部至口沿,倒立形蕉叶纹多装饰于器物(鼎、簋、罍等)的下腹部,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均有出现。蕉叶纹内部一般填充动物类纹饰、几何类纹饰和变形类纹饰三种,蕉叶纹形制和内部填充纹饰的变化受到了当时祭祀理念等的影响,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审美诉求的变化。饰于礼器上的蕉叶纹样象征先民们敬畏、憧憬却又无法触及的神话天地,具有沟通世间生物与神灵世界的意义。龙纹是青铜器纹饰中流行时间最长且地位相当重要的一种图像纹饰。因龙具有的玄妙神力,在古代被奉为神物,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龙纹也成为了数个世纪中青铜艺术表现的主题。根据龙纹在器表上的形状差异,可将其分为夔纹、顾龙纹、蟠龙纹、团龙纹、交龙纹,曲龙纹六类。夔纹,夔为一足或两足,张口,顶有角,卷尾。直躯或曲躯的侧面龙纹在殷代中晚期至西周早期常作为主纹饰,饰于器物口下颈部或圈足上。顾龙纹是指作回首状的龙纹,盛行于西周中期,一般两两相背,呈带状分布于器物颈部或盖边沿。蟠龙纹是指以龙首为中心龙身蟠卷成圆形的龙纹,多饰在盘内底,也与其他纹饰搭配出现。团龙纹,身躯以尾端为中心卷一匝,龙首接于身躯中部,偏于一侧,张口,上唇上卷,流行于西周早期偏早。交龙纹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龙相互交绕构成的纹饰,也作“蛟龙纹”。曲龙纹是指龙身弯曲成“S”形、钩形或连续小方格网形的小龙为一单元重复展开组成的纹饰,多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连续小方格网状形龙纹亦称作蟠螭纹。扉棱是青铜器上凸起的条状装饰,其形制或立体或扁狭,或平缓或起伏,风格或纤细或粗犷,常见于觚、彝、尊、觥、罍、爵等器物上。扉棱的实际作用是为了弥补合范铸造时范与范之间的错缝误差而采取的一种工艺处理手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装饰美化器物的作用,同时还衍生出分割纹饰区和作为一部分图案纹饰的作用,也为器物的分期断代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扉棱除了美化器型和在制造过程中弥补范间误差的作用,其在礼教上也有相当的意义。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觚,器表上已经没有了扉棱,故失去了节制饮酒的功能,孔子在《论语》中感叹“觚不觚,觚哉!觚哉!”同类形制的青铜爵还见于:上海博物馆藏商代晚期(彳吕)母爵。通高18厘米,通长16.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商代晚期(又女)甲爵,通高21.2厘米。流长17.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商代亚其爵,通高20.1厘米,通长16.8厘米

  此爵杯長流尖尾,流上立雙柱,菌狀鈕,卵形深腹,扁平狀半圓形鋬,三棱形錐尖足。頸和腹部起扉棱,口、流、尾下飾蕉葉紋一周,內部填滿雲雷紋地,腹部饕餮紋,兩側裝飾獸面紋。此爵紋飾繁缛華麗,充滿神秘、獰厲之美,器雖不大,但顯隽秀,且工藝精湛,具足肅穆之美,爲西周時期佳作,包漿自然,保存完好,不可多得。

  【赏析】流部宽厚上翘,两柱在流与杯口的交界处,高耸粗壮,上设伞形帽。杯体为圆卵形,腹部置三道出脊,三足作等腰三角形分布外撇,给人以稳定感。柱帽饰蕉叶纹。杯体一侧设鋬。在爵的流部饰有夔龙纹,口部装饰重回纹。腹部两侧装饰以云雷纹为地的兽面纹。此器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商代晚期青铜爵比较相似(《中国青铜器全集·3》第23器)。这件青铜爵的铸造工艺成熟完善,器型规整,花纹的装饰颇为精致,为典型的商晚期西周早期器物。

  椭圆体,口部一端为前伸的槽形流,流口宽厚,另一端为尖短状尾翼,流口及尾翼均上翘,近流根部的口沿设两较高的菌形顶柱,深腹圆底,器腹下设外撇的锥形三长足,腹部装饰兽面纹,流及尾部均饰焦叶纹,内填云纹,应为商代晚期西周早期之物,锈色白光,纹饰一流,颇为珍贵。

  该精品是江苏陆先生机缘巧合之下偶得之珍品,实物经多方打听,多位专家鉴定,实为到代之大开门精品,品相完好,工艺精湛,历经千年沧桑岁月仍保存完好实属难得至极,极具历史价值与收藏价值,亦属当前古玩收藏界之宠儿,现打算低价转让与有缘的大买家,希望慧眼识宝的你与宝主陆先生联系,实物随时鉴赏,宝主给您让出巨大升值空间,让您在把玩观赏之余还能快乐赚钱,宝主电话:19851352898 15000365860陆先生

查看更多:

热点专题

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