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滴滴又成了各大媒体报道的焦点,跟上次一样,还是安全事故,又一个如花的女孩被杀害。如果说上次还是意外,这次彻底引爆了人们的愤怒与谴责,很多人感慨这是拿生命在打车。为了平息人们的愤怒,滴滴决定下线顺风车业务。
但光下线顺风车业务就够了吗?
这次滴滴真的难辞其咎!
要知道目前滴滴顺风车还处在整改阶段,整改的原因是因为郑州空姐被顺风车司机杀害,仅仅过去三个月,又一条鲜活的生命被剥夺。滴滴的道歉也总是那么不痛不痒,两次都是“万分悲痛”、“自责与愧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实际上他们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了吗?
然而并没有!
且不说之前的道歉微博已经删除了,就说这次,据说在案发前一天,司机钟某还因对另一名乘客图谋不轨,被乘客投诉至滴滴平台,但滴滴并没有及时作出任何应对,这才导致这次悲剧的发生,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企业该有的态度!
滴滴的傲慢源于一家独大的格局
很难想象,一个估值5000亿人民币的“超级独角兽”成立时间居然只有6年,这发展速度还真是杠杠的。12年到16年,四年的时间滴滴打败了30多家竞争对手,是国内首家BAT联合投资的企业,它借助资本的力量,不断兼并扩张,打造出庞大的产业帝国,特别是16年年中并购优步中国之后,滴滴在网约车领域已经一统江湖了,这是滴滴傲慢的资本!
而疯狂扩张背后存在明显管理缺失!
滴滴这几年疯狂的跑马圈地,快速扩张的背后,公司管理上存在明显的漏洞:一方面态度就很不端正,只是微博上发个道歉,从这两次道歉的内容看完全是标准的范本,没有看到任何的反思;更重要的是,根本没有吸取教训,这三个月滴滴基本毫无作为,对司机的管控没有任何加强,甚至成了黑车的集中营,客服严重迟钝,乘客安全保护机制形同虚设……
为什么每次都是顺风车?
这是由滴滴顺风车的业务属性决定的。滴滴快车、专车等就是出行业务,负责将乘客从A点送到B点,司机也是以此谋生,这是养家糊口的,轻易不敢随便乱来。而顺风车不是,司机只是顺便拉个人赚点钱,省个油费,很多都是开着豪车来玩票,奔着能遇到个艳遇,而滴滴也满足了这部分的需求,顺风车本身就具有社交属性,可以看到乘客的年龄、职业等个人信息,以及其他司机的对身材相貌的各种评价,方便司机“精准”挑选客户。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光是要提高管控司机的能力,还要重塑顺风车的业务模式,陌生人见面社交模式虽然有一定的需求,但却面临巨大的风险,滴滴无法为乘客生命安全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这就超出了滴滴的管控范围,取缔这块业务本就理所应当。
不光如此,滴滴还要加强客服的反应速度,对各种投诉要做到及时应对,同时要为乘客设立求救平台,不能让客户求救无门。这两次事故中,乘客都意识到了危险,但苦于没有求救途径,只能求助于朋友,最终才酿成悲剧。如果乘客在发生潜在危险的时候能及时向滴滴平台发出求救,平台做出及时应对,锁定车辆实施救援,这两起悲剧都可以避免!
滴滴背后反映国内企业快速发展的弊端
滴滴不是个例,背后反应了我们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的问题。在之前《从拼多多困境看我国独角兽的发展》一文中,我就说到国内独角兽企业凭借解决消费者的某一“痛点”一跃而起,不断的跑马圈地,不断的扩大规模,估值也是水涨船高,规模起来后就上市圈钱套现,都像是借着东风做一锤子买卖,只想着进攻而不管后方大本营是不是牢靠,不管内部管控能不能支撑住企业的扩张速度,不管自身的问题会对消费者造成多大的伤害,这才造成如今的局面,滴滴如此,拼多多也是如此,很多其他独角兽企业也是如此,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