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各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民“抗疫”的过程中,中国抗击灾害的能力与信心、产业链成熟度与自我修复能力、科技应用的渗透度等等优势同样快速展现。包括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现代化物流、网络基础设施、高铁及城市轨道交通等经历了长期持续投入的设施和行业,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巨大而关键的作用,有效的降低了疫情对中国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冲击。与此同时,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等全新的社会协作方式快速发展成熟——这一切都与当前受到重视与热议的一个关键词紧紧相连——新基建。
实际上,早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提出了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示,随后新基建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就此走上了科技驱动经济发展的“硬核之路”。
近期,决策层密集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仅在20天内就有4次提及相关内容。4月29日召开的会会议强调,要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和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部署,一方面旨在加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重点投资和建设,另一方面也在推动传统行业与新型基础设施的统筹、融合发展,力求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在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中,5G基站建设、新能源、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偏重于“硬件基础设施”,将会对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石”作用,而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5G网络的应用)则更偏重于“数字基础设施”,重点是通过数字技术的投入、积累与发展,激发传统行业(尤其是上述的硬件基础设施行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升级实现价值的跃升。
在这里,笔者将“依托于5G网络普遍应用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归纳为“数字新基建”,并简要分析在“数字新基建”促进中国经济换挡过程中,产业安全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2020年, 中国经济“换挡”、 数字新基建“造血”、产业互联网“循环”」
疫情给产业互联网带来了诸多改变:第一,用户认知改变。疫情让待在家里的C端用户,通过在线的方式,去获得更多生活服务,比如生鲜到家、在线学习、在线问诊等。疫情普及了更多O2O在线服务,改变用户认知,培养用户新习惯;第二,B端企业对产业互联网的内在需求被激发,疫情会结束,但被激发的需求,会保留、延续下来;第三,疫情之下,城市整体规划性增强,产业互联网的时空贯通、产业链打通,成为趋势。疫情期间产业互联网的表现,是“新基建”加速落地的样本。
传统基建解决了物和人的连接,公路、机场的修建,给区域带来繁荣的商业;而数字化新基建,解决了数据的连接、交互和处理。5G、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给产业升级带来更大的空间,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新的生产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
简而言之,2020年大力发展“数字新基建”既是必然,也是必须。
首先,中国经济处于增速、换挡阶段,增长率将会明显下降最终逐渐稳定。在产业方面,中国经济的驱动要素将从农业、中低端制造业向科学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变;在需求方面,将从衣食住行“量”的满足转变为方便、快捷、品质、服务的追求;在供给方面,将从单纯的劳动力数量优势转变到人才、技术、创新的优势;在制度方面,市场主导的优胜劣汰将会更快的取代政府主导的计划模式。
可以看到,无论是产业升级、服务升级还是市场竞争,科学技术都会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甚至成为决定因素,而“数字新基建”将构成中国经济换挡的核心驱动力。
除了助力“减速换挡”外,“数字新基建”肩负的更关键任务是为中国经济探索出新的“造血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发展,依托的是丰富的人口、庞大的市场、海量的资源等“量”的禀赋。在1998年、2008年两次震动全球的经济危机中,中国依靠“铁公基”的大量投入平稳度过,保持了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说,“输血”的手段帮助年轻的中国度过了危机,然而如今的中国已经长大成人,外力刺激所能达到的效果正在减弱,必须要拥有自己的“造血能力”,源源不断的产生新鲜的血液并运转全身,从而激发整个身体的生机。
在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的概念。一是造血能力 ,二是血液循环系统。
造血能力是AI、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等前沿科学技术的研发投入,以及在企业当中的应用及商业化探索。在这个维度,强调的是前沿科学技术的企业经济价值,它们必须以更快的速度从企业的成本部门变为盈利部门,并在某些高科技产业中形成价值增量。
“血液循环系统“,则是在造血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血液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运转,并激发全社会经济单元的活力——也就是实现“数字新基建”中“基建”的价值。首先是打碎“行业墙“,让AI、云计算、大数据等等能力在非互联网产业中发挥关键效能,实现价值增量。
实际上,在“数字新基建”概念掀起大讨论之前,腾讯就已经通过“产业互联网”展开了数字化助力行业升级的实践。
例如在医疗领域,腾讯觅影运用图像识别、大数据处理、深度学习等AI领先技术与医学跨界融合,辅助医生诊断、预测700多种疾病覆盖全学科,涵盖了医院门诊90%的高频诊断。又如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当中,腾讯云向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研究团队提供超算能力、运算集群支持以及基础云计算能力,帮助他们加速新冠肺炎药物筛选和病毒突变预测研究。在政务领域,腾讯参与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疫情防控健康信息码建设,在抗疫期间推出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防疫信息服务。这些都是“数字新基建”中“数字价值”实现的很好案例。
「数字新基建浪潮开启,产业安全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新基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通过投入加速单一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而是在相互连接、相互整合、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为整个智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的硬件、网络支撑及与之相匹配的技术和能力。
5G技术天然的融合属性、高传输、低延迟、广连接的能力,相当于全新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数据与信息的生产和传输打造更加平坦宽阔的传输通道。在此基础上,包括RFID、红外感应、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系统等等通过协议将人、机、物等所有的实体及虚拟终端连接起来,进行超低延迟和超高通信速率的信息传输协同。继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加速向现实世界、社会各领域、产业链各环节深化并快速商用。
在这样的数字化浪潮中,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产业安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首先,数据总量、终端总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前所未有的复杂化。根据赛迪顾问预测,2030年全球数据原生产业规模将占整体经济总量的15%,中国数据总量将超过4YB,占全球数据量30%。随之而来的是数据种类的爆炸式增长。据市场研究公司Machina Research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270亿个物联网连接,中国物联网连接数量占其中21%位居第一。
其次,数字化产业和数字化社会意味着安全风险从单一设备、单一企业、单一行业逐步扩展到全社会所有单元,安全能力将成为关系到社会安定、经济平稳的关键基础能力。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未来各行各业将运行于新基建构建的“数字网格”之上,实时、高速、立体连接和相互影响。一个环节被网络攻击攻破,就有可能在上下游产业链及生产消费流程中发生恶性连锁反应。
第三,设备间的网络硬件屏障不复存在,此前几十年里存在于设备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域之间的物理界限消失,数据“跨界流转”的速度越来越快。未来的网络攻击将从数字空间直接延伸到物理世界,威胁所有联网终端。同时,5G网络相比4G网络具备更强的开放特性,网络运营商和硬件对数据的控制能力减弱,也可能导致网络风险的破坏力放大。
第四,全新的软硬件技术应用可能会引发新的安全问题,并导致网络攻击的强度、密度和破坏性几何级上升。以边缘计算为例,计算节点下沉到核心网边缘,部署到不安全环境时,受到攻击的可能性更大。边缘计算平台上部署的应用依赖资源共享,一旦某个应用防护系统被攻破,同一平台上其他应用的安全运行也会受到严重威胁。被寄予厚望的AI技术,在黑客手里也能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它可能用来挖掘公共网站和社交网络的大数据,收集海量的用户隐私信息,甚至可被用于生产恶意软件,自动挖掘系统中的漏洞。
第五,应用模式的不断创新,可能会暴露更多的网络漏洞,同时放大安全风险。在5G时代,人们的生活将进一步网络化和虚拟化,更多的关键数据和隐私信息会通过复杂的终端流转,泄露风险更高,保护难度更大。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等应用的快速普及,也使得安全能力成为刚需,由此产生的隐私保护更成为重中之重。
第六,政策监管从后置向前置转变,从监督向指导转变,任何参与到新基建与数字社会运行的主体,具备充分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成为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会陆续出台,从顶层推动保护公民和企业的权益,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
「全面建设适用于数字新基建时代的数字新安全能力」
数字新基建将会带来一次巨大的技术变革和数字化浪潮。要有效的应对涉及到全社会单元的信息威胁,就必须要在现有的安全技术、策略、意识和人才储备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的安全升维。
从国计到民生,需要安全的思维与意识升维
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安全主体从以人为中心到以产业为中心、安全形态从以合规导向的安全集成到数字资产的原生安全、安全思维从被动防御到主动规划。然而,在现实的安全能力建设和攻防对抗中,企业及政府部门往往面临着更高维度、更复杂的“难题”,需要打破安全的“底线思维”,转而建立以产业为中心的、原生的、主动规划的安全能力体系,这就是腾讯提出的“产业安全战略观”。
首先是安全的战略重要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企业需要在全部业务流程中大规模部署安全设施,这不仅需要在执行层面落实调整和能力的渗透,更需要企业家同步进行相应的组织管理变革,为安全赋予最高战略级的优先权。
其次,安全的影响和价值正在发生转移:安全危机的爆发,可能导致大规模的数据泄露,不仅可能使企业的股价和利润受到严重冲击,还可能引发巨大的用户信任危机,对企业的品牌和声誉造成影响。通过近几年的案例我们看到,网络攻击甚至能够影响到一个产业或整个国家的安全平稳发展。
第三,安全的主体和思维导向发生巨大变化: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网络攻击迅速转向产业生态链攻击,任何一个价值链环节被攻破,都有可能导致攻击技术穿透价值链,最终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连锁损失和崩溃。在思维导向方面,需要从合规驱动的安全到数字原生安全能力。随着产业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合规仅仅是产业安全的“最低要求”,基于原生的安全防护和反应能力成为运营者的核心驱动。
从局部到整体,需要产业安全的能力升维
如前文所述,数字新基建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打破了很多行业边界,加速了产业间的融合创新,这成为很多成长型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安全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例如网约车模式的创新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利、舒适的出行体验,但其背后也要考虑平台数据安全、司乘安全等诸多安全问题,安全显然已经成为制约平台发展的前提条件。5G网络的普遍应用,既为数字城市、数字政务、数字医疗等跨行业数字化提供了硬件基础,也为更加广泛普遍的安全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
对单一企业来说,需要企业从经营战略角度切入,改变过去被动防御的传统思维,做好主动规划和安全管理,从“情报—攻防—管理—规划”四个维度构建企业安全免疫系统。
威胁情报是网络安全防护的前提。对于企业安全运营者,威胁情报有利于优化风险应对,及时响应处置,完善企业纵深防御体系。通过建设威胁情报共享平台,提升威胁情报能力,形成威胁情报生态体系,构建主动防御,能够让企业在威胁预测、感知、响应上占领先机。
腾讯安全通过腾讯安全威胁情报中心,结合多年黑灰产对抗经验,对海量安全数据进行过滤和自动识别,形成威胁情报库,再从攻击意图、策略以及方法等进行行为模式分析,归入到不同事件等级,进而对外预警和响应,帮助各组织在庞大网络体系中快速反应,以应对不同层级的网络风险。
网络安全本质是攻防,安全是一个博弈对抗的过程。攻击者会不断寻找防护方的弱点,防护方也需要不断研究黑客思维,探索应对黑客攻击的方法,提升安全防护的能力和效率。此外,攻防博弈带来大数据、AI等新技术在安全中的应用创新,产生了新的安全防护模式和新的安全产品,在安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精进。
腾讯安全拥有行业顶尖的攻防实力。以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为代表的顶尖安全团队,专注安全技术研究和安全攻防体系搭建,累积20年灰黑产攻防经验,配合一体化智慧安全防护体系,全面有效保障企业客户安全。
管理是业务复杂驱动下的必要手段。科技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网络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同追求。
腾讯安全凭借前瞻的安全管理理念,20年多业务安全管理经验及技术储备,完备的安全数据,打造了一体化智慧安全管理体系,适应不同的行业实际需要,实现全天候、24小时的情报感知、攻击防御,并助力提升安全规划和管理效率。在某机构的专业云环境中,腾讯安全协同第三方合作伙伴,构建了一体化安全运营体系体系,助力客户在安全评估中取得0事件、0失分的成绩。
对于业务、信息架构、安全架构的全局规划,是安全保障的基础。数字化贯穿企业研发、生产、流通、服务等全过程,其中无不涉及安全需求;要解决数字化的安全问题,就需要企业从经营战略视角进行统一规划,建立系统性的安全防御机制。从国家层面出发,全局规划网络安全发展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在行业层面,企业在制定发展策略时,也需要将安全纳入企业战略规划。
腾讯安全整合行业最佳实践和业内知名专家经验,推出了“安全专家服务”,能够帮助行业客户从企业经营的战略视角规划安全,护航企业“咨询-开发-建设-运维”IT全生命周期的安全。
从竞争到互补,需要产业安全的生态升维
传统存量的安全市场,客户需求稳定、产业链分工清晰,市场规模的增长空间有限。但数字新基建的到来和产业互联网的变革,给安全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巨大增长空间。
从需求维度来看,在一些大型传统企业的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安全能力成为关键的“必选项”获得预算倾斜;对于金融监管、智慧零售、车联网等新兴的业务领域,安全成为融入业务发展体系之中的原生需求,预算亦不受IT投入比例限制。
从供给维度来看,云计算打破了传统的网络边界防护,物联网与5G使企业的信息资产无处不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使得企业业务模式和场景越趋复杂,对于安全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家企业或机构的安全规划与建设,很难由单一一家安全企业提供完整技术能力来解决。
2017年开始,腾讯联合卫士通、启明星辰等13家信息安全上市公司共同发起了《网络安全产业中坚共识》,共同构建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到2019年,P13扩展升级为P17,腾讯与国内安全上市公司通过安全生态联盟的升维,持续加深了开放、互通、共享的协作机制,通过安全生态链的协同共建,打造贴近真实业务场景的安全解决方案,降低企业客户的安全门槛,保障各行各业的安全发展,共担守护产业互联网安全的职责。
一方面,腾讯将面向伙伴开放腾讯云生态资源,在腾讯所主导的大型客户项目中,联合生态伙伴共同为客户提供全栈服务。腾讯与安全产业链伙伴探索了包括产品开发、渠道合作、建设实施等广泛合作模式,合作效应日益显现。“长沙超级大脑”“一部手机游云南”“成都绿道”等大型项目中,都有很大一部分对安全服务的需求由生态伙伴共同提供。在某智慧政务项目中,腾讯与超过10家腾讯安全生态伙伴共同合作,协助政府从0到1构建了完整的数字化安全防护体系,涉及基础安全、业务安全、内容安全等全栈能力。在去年中央主管部门组织的50余家测评机构测评中,获得了零失分成绩,树立了智慧政务安全标杆。
另一方面,腾讯全面开放多年积累的安全中台能力,按需被集成到生态伙伴的解决方案中,实现能力与产品互补,提升生态伙伴的安全服务能力及业务竞争力。腾讯云已取得国内最全的安全合规资质,并且基于“云管端”的智慧安全体系,将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在内的八大领域的安全能力对外输出,为合作生态提供强大的底层支持、中台能力,有利于伙伴灵活部署,自主创新。目前腾讯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安全联合解决方案超过20个,这些联合解决方案占腾讯安全全品类销售比例达到26%,而在2019年上半年,腾讯安全产品通过渠道伙伴销售的增速达到200%。
在这产业互联网这一巨大的历史进程中,产业安全将成为数字新基建的护航者,发挥前所未有的关键作用。